首页>制度创新>创新案例

第2期 盘活农村“三块地”力促海南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0-08-28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海南省文昌市是全国首批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即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在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工作中,文昌市形成了勇当国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探路者、争做海南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排头兵的良好氛围,开创了切合海南实际的“土地整治+”宅基地改革和集体土地入市、“土地征收+”集体土地入市、集体土地入市助力脱贫攻坚等改革新模式。

  一、构建同权同价同责管理制度,压茬推进改革任务

  (一)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同权同价同责管理制度。针对农民认为政府低价征收高价出售,诱发土地补偿不合理问题,文昌市突破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须收储为国有土地后才可流转上市的限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出让、出租、作价出资(入股)方式,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进行入市,让村集体及村民直接参与土地收益分成,并让竞得土地企业享有与国有土地同等的转让、出租、抵押等权能,有效保障了农民权益、企业利益,缓解了城市经营性工业、商业用地压力,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二)灵活调剂,创立异地调整入市制度。突破国家要求的存量建设用地入市范畴,将规划为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现状为农用地(不含耕地)的“新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纳入入市范围,制定出台异地调整入市制度,指导按照复垦地块所在区域征地补偿费用的1.5至2倍补偿复垦地块所在村集体。

  (三)高效压缩,创新农村土地征收程序机制。对先办理农用地转建设用地进行调整报批手续才可实施土地征收落实征地补偿款及社保的征收程序,将与农民协商土地征收和办理农转用报批手续同步进行,并将落实征地补偿款和社保费提前至农转用报批手续完成之前。采取“未批先补”模式后,调整后的征地程序不仅缓解政府与农民间的征地矛盾,还大幅缩短了50个工作日以上的征地时间,有效提高了征地效率。

  (四)科学分配,首创土地征收多元补偿机制。在全国试点范围内率先建立“货币+留用地+入市”的多元补偿机制,同时还将安排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与土地征收进行挂钩协商、融合推进,在土地征收的同时还让村集体和农民享受入市改革带来的红利,即给予被征地农民最大利益,又探索了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与农村土地征收之间收益大体平衡的政策措施。

  (五)勇于创新,探索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方式。允许农户通过出租等方式将闲置农房租赁给企业或个人改造民宿等经营性用途并鼓励农户自愿有偿退出闲置的宅基地。对于一户多宅、超占面积、华侨离乡及农民进城务工等原因造成宅基地及住宅闲置,实行自愿有偿退出制度。对于村内无主、绝亡户的宅基地或房屋及已破损的废弃房屋,实行无偿退出制度。

  二、深化改革创新举措,有效激发各方内生潜力

  (一)积极抢抓改革机遇,以“三块地”改革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发〔2018〕12号)精神,以制度创新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三块地”改革,创新供地、用地、管地机制和引进国际先进的乡村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共享农庄和田园综合体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引入国内外健康旅游、体育旅游、娱乐旅游等产业元素,丰富乡村产业业态,延长产业链,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机制。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的发展理念,以改革试点统筹推动各项工作。将行政村纳入集体土地出让收入的分配对象,切实拓宽行政村的财产性收入,增加党支部、村委会的“话语权”,充分发挥其对集体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将市本级增值收益按一定比例返还给镇政府和行政村,专项用于乡村“五网”“五化”建设及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继续坚持“同地同价同权”的改革思路,允许商业综合体、农产品加工以及农业创意等业态项目分割登记,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三)系统总结试点经验,全面铺开“三块地”改革。建立“三块地”改革的“市布局、镇推进、村发力”三级工作格局,启动乡村振兴“个十百千万”工程。“个”即每个行政村以党建为引领,打造具有发展活力的集体经济组织;“十”即抓好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扫黑除恶、禁毒、安全生产等十大方面综合整治工作;“百”即创建1百个品牌;“千”即培养1千名致富带头人;“万”即启动1万个致富项目,不断丰富、巩固、深化改革试点经验,狠抓落实,为国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有效制度性成果,为海南铺开“三块地”改革试点提供丰富改革经验。

  三、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凝聚乡村振兴发展合力

  (一)农民获得感与幸福感明显提升。已入市的21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民直接收益达1.015亿元,推动文昌市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农民经济状况不断改善。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华侨、归侨及侨眷的居所得到保障,来文昌定居的华侨不断增多,将南洋文化引入文昌,与本地的孔庙、宋氏祖居、铺前骑楼老街等历史文物和现代的航天文化相互融合,极大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二)征地矛盾得到显著改善。在征地补偿中,除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和社会保障费外,给予村民生活补贴资金,用于保障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此外,按照征地试点办法10%的比例给予安排安置留用地,并将留用地选在地段较好、价值较高的区域上,赢得了村民广泛支持。截至目前,文昌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项目共5个,面积共计12540.738亩,截至2019年10月已完成征收面积共10527.378亩,完成率83.945%。

  (三)城乡统一市场初步形成。文昌市制定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相关暂行办法,明确“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价值取向,形成《文昌市土地定级及基准地价评估成果报告》,实现基准地价对全市村庄建设用地的全域覆盖,统一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全面探索以出让、出租、转让、抵押等方式供应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现集体土地入市交易已形成良好的竞争市场。

  (四)乡村发展新动能得到有效提升。文昌市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块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扶贫攻坚结合起来,重点向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项目提供建设用地,发展“美丽经济”;注重在位置较好的贫困地区选取入市地块,发展“扶贫经济”。自启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至今,文昌市已成功入市土地21宗,推动旅游收入实现连年20%以上的增长,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提供了长久动力。



网站声明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共海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中共海南省委自由贸易港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机构设置 | 大事记 | 联系我们

电脑版|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共海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中共海南省委自由贸易港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琼ICP备19005356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