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魅力海南>海南故事>人物

王弘诲与利玛窦的交往

  
王弘诲的画像

  今年是中国和意大利建交50周年。回顾中意交往史,王弘诲和利玛窦是两个不应该忘记的人物。他们一个是明朝海南籍官员,一个是罗马天主教传教士,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是什么机缘把他们两人联系在一起呢?

  王弘诲初识利玛窦

  王弘诲(1542—1615),字绍传,世称钟铭先生,晚年自称天池老人,他是海南定安县龙梅村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中进士,入选翰林庶吉士,正式踏入仕途。万历十七年(1589),时年48岁的王弘诲担任南京礼部尚书,官衔为正二品,从而达到他仕途的顶峰。

  作为朝臣,王弘诲具有鲜明的担当精神。当初海瑞死谏时,王弘诲就不顾自身安危前往监狱探望,并且慎重接受了海瑞委托的后事。担任礼部尚书之后,王弘诲更是不畏生死接连给朝廷上书,但是万历皇帝已经无心朝政,这不免让他心灰意冷。

  万历二十年(1592),担任南京礼部尚书已满三年的王弘诲,在政治失意中申请回老家定安休假,神宗本来已经对王弘诲等人产生厌烦了,因此立马批准他回乡休养的申请。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万历十年(1582)来到中国进行传教活动,但是十多年来一直不是很顺利。他先是在澳门熟悉汉语,然后来到广东肇庆传教,几年之后却被驱逐出肇庆,然后来到韶州(今广东韶关)。王弘诲早就听说利玛窦的基本情况,万历二十年,他回家休养途经韶州时,主动到韶州的教堂去拜访利玛窦。利玛窦喜欢与中国士大夫和官员交往,自然对王弘诲的到来非常欢迎。两人在一起愉快地交谈了一整天,还互赠礼物。随后,利玛窦也礼节性到王弘诲停泊在江上的官船进行回访。利玛窦渊博的学识引起了王弘诲极大的兴趣,而王弘诲高雅的缙绅风度也给利玛窦留下深刻印象。这一来二往竟然促成了两人之间此后多年的交往。王弘诲在了解利玛窦想进京面圣的想法后,答应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忙。

  王弘诲引利玛窦入京

  万历二十年(1592),日本发动了对朝鲜的战争,明朝政府出兵援朝。由于最开始战局不利,朝廷召回部分在籍官员,王弘诲因此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复出。在北上经过韶州时,王弘诲只见到了利玛窦的助手郭居静,知道利玛窦已经移居南昌。两人在南昌见面之后,在得知利玛窦在南京立根未稳无功而返的情况后,王弘诲答应帮忙,并说如果机会允许的话,将带他入京城,这自然让利玛窦大喜过望。

  王弘诲和利玛窦一行到达南京之后,发现形势有些紧张。由于援朝抗倭战况正处于关键时期,官府对外国人抱有强烈的警惕之心,这让二品大员王弘诲也不敢轻举妄动。经过秘密策划,他们打算在王弘诲代表南京六部官员到北京向皇帝祝贺生日时,兵分两路入京。

  王弘诲先独自从陆路赴京,利玛窦和王家家人、差役等则在十天以后乘坐快船沿运河北上。万历二十六年八月七日(1598年9月7日),利玛窦终于到达他梦寐以求的北京城,这距离他1582年抵达澳门已经过去了整整16年!利玛窦在中国居留了这么久,才在王弘诲的帮助下,如愿进入明朝首都,心情激动万分,他后来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用大量笔墨来描写自己初次入京的感受。

  利玛窦是历史上第一位成功进入北京的西方传教士,可谓是“沟通中西文化的第一人”。而王弘诲在利玛窦进京这一历史事件中,充当了策划者和引路人的角色。如果没有王弘诲,利玛窦的进京可能要推迟很多年,甚至有可能不能实现。

  进入北京的利玛窦很希望见到神宗皇帝,王弘诲答应他尽可能利用自己的关系来实现这一愿望。但是由于当时情况非常复杂,他们在北京待了两个多月并没有达成目的,只能黯然离开。首次进京的利玛窦虽然没有实现觐见皇帝的愿望,但是为下次进京积累了经验。离开北京后,利玛窦在王弘诲的帮助下定居南京。

  利玛窦入京面圣

  经过精心准备,利玛窦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再次进京。这次王弘诲已经没有办法陪同,因为他已经于先一年致仕并南返家乡。在离京之前,王弘诲依然没有忘记利玛窦,他给在北京的朋友们留下书信,希望能够“推荐神父们到首都去工作”,为利玛窦等人最终留在北京又尽了一份力。

  利玛窦一行于1601年年初再次抵达北京。由于援朝战争已经结束,再加上一些官员和太监的帮忙,利玛窦很快见到神宗皇帝并敬献了不少西洋礼物。神宗特别喜欢利玛窦送上的自鸣钟,利玛窦被特许定期进入皇宫对自鸣钟进行检修,从而成功留在北京。从此以后,利玛窦再也没有离开过北京,一直到万历三十八年(1610)五月在北京逝世,并被安葬于北京平则门外二里沟的滕公栅栏。

  利玛窦在中西交流上做出了突出贡献,那作为引路人的王弘诲为什么会主动带利玛窦入京呢?一方面可能是利玛窦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他,另一方面是王弘诲看中了利玛窦的博学,尤其是在数学和天文方面的知识,希望他能为朝廷服务。

  带利玛窦入京,这对王弘诲个人来说算是一件大事。但是,我们翻检王弘诲的作品集,却找不到半点影子,实在是奇怪。从王弘诲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来看,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王弘诲作为朝廷二品命官,让别人知道自己和西方传教士过从甚密,极有可能影响自己的仕途。另一方面,当时由于海患,明朝中后期实行海禁,王弘诲如果张扬带利玛窦入京一事,肯定会对自己带来不应有的麻烦。

  斗转星移,当前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常态。四百多年前,王弘诲能够慧眼独具地帮助利玛窦进京,推动中西交流,应当是中西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网站声明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共海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中共海南省委自由贸易港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机构设置 | 大事记 | 联系我们

电脑版|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共海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中共海南省委自由贸易港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琼ICP备19005356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