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策解读>机构和专家观点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海南自贸港建设短板

发布日期:2022-07-12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1.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短板在农业和农村

  与香港、新加坡等国际知名自由贸易港以及国内其他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相比,海南自由贸易港有广大的农村和高比重的农业,40%的人口还居住在农村,农业占比也达到了20%,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最大短板和最薄弱基础在农业农村。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解决好海南的“三农”问题是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必然要求和关键举措,也是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基础性工作和底线目标,这就要求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不能体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成效;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无法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

  2.农产品加工业是海南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突破口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海南自由贸易港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是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因此,海南在以高水平对外开放融入国际大循环的同时,要注重发挥出海南自贸港的优势和特色,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热带农业是海南的特色产业和基础性产业,特色农产品一直是海南连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重要纽带,被誉为“全国菜篮子”,具有推动海南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先发优势。

  2021年4月12日,在国新办举办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建立进展情况》发布会上,省委书记沈晓明明确提出,海南要加快建立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支撑的“3+1”现代产业体系。但从产业发展实际来看,海南的外销热带特色农产品普遍附加值较低,在国内国际供应链产业链构建中难以将自贸港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海南应把农产品加工业摆在产业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快农业产业价值链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高附加值特色农产品为纽带,深入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可见,构建新发展格局还要求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以工补农”是“以工促农”发展高级阶段的生产模式。从产业结构来看,目前海南的第三产业占比已接近60%,已经达到了某些发达地区的水平。海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关键在于工农业比重。以工补农是许多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成功规律,但必须满足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反哺农业要取得明显效果需要GDP中的农业占比下降到15%以下,且农业劳动力占比例下降到30%以下才行,农业比重过高不利于工业带动作用的发挥。目前海南工业短腿较为明显,短期内强化“以工补农”并不现实,还需补“以工促农”的课。由此,海南应该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海南自贸港主导产业之一,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再实现初级农产品价值增值的同时,还促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往加工厂转移,推动推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一是规划建设农副产品加工重点园区。目前全省已经挂牌成立11个海南自由贸易港重点园区,并无一个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仅海口高新区云龙片区涉及农副产品加工),使得农副产品加工业无法享受自由贸易港早期政策红利。为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应规划建设更多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并选择有条件的农副产品加工园将其升级为省重点产业园,比如定安塔岭工业园、文昌约亭工业园等,或采取“一园多区”模式,将这些农副产品加工园纳入现有省重点产业园区管理范围,比如海口高新区管辖定安塔岭工业园,文昌国际航天城管辖约亭工业园,推动自由贸易港早期政策落地实施,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推动海南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及深加工,实现初级农产品的价值增值。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往农副产品加工厂转移,解决农村人口就业,提高农村人口收入。二是发挥自贸港政策优势,大力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海口,打造农产品加工业集群。第一,要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原辅料正面清单的政策优势,尽可能争取将海南目前的主要农产品列入原辅料清单,激励本岛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口国外农产品,吸引国内外资本到海南从事农产品加工生产,扩大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从而带动本岛特色农产品种植及加工业集群化发展,将海南打造成为国际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第二,要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负面清单的政策效力,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口国际先进生产设备,并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促进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科技含量,在农业价值链的中端大力推进农业的高科技化。第三,加强农产品加工业配套扶持政策创新。实施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争取对注册在海南自贸港并且实质性运营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企业减按低于15%(比如10%)增收企业所得税,加快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出台相关指导性意见,加强农产品加工业金融支持产品创新和信贷资金支持,尽可能满足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多元化资金需求;同等投资规模下,优先保障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用地需求;对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都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股权、应收账款、订单等抵质押融资,拓宽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渠道;探索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专利的知识产权质押和知识产权证券化途径和机制,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利用“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的战略机遇,积极引进和支持国内外在农产品加工技术方面具有学科和技术优势的高校、职业院校落户海南,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共建农产品加工领域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合力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三是把农产品质量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新冠疫情全球肆虐,更增加了人们对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意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海南应发挥已经享有世界声誉的生态优势,把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作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生命线,对标国际农产品生产安全规范体系,按国际最高标准制定海南农产品种植标准和农残标准,突出抓好农产品国际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以国际化生态约束确保海南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加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四是抢抓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以及全球消费品博览会等契机,借助新媒体、农村电商、跨境电商等手段,加大海南特色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推介力度,对农产品品牌进行整合宣传,提高海南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往农业价值链下游延伸。一是规划建设农副产品加工重点园区。目前全省已经挂牌成立11个海南自由贸易港重点园区,并无一个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仅海口高新区云龙片区涉及农副产品加工),使得农副产品加工业无法享受自由贸易港早期政策红利。为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应规划建设更多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并选择有条件的农副产品加工园将其升级为省重点产业园,比如定安塔岭工业园、文昌约亭工业园等,或采取“一园多区”模式,将这些农副产品加工园纳入现有省重点产业园区管理范围,比如海口高新区管辖定安塔岭工业园,文昌国际航天城管辖约亭工业园,推动自由贸易港早期政策落地实施,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推动海南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及深加工,实现初级农产品的价值增值。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往农副产品加工厂转移,解决农村人口就业,提高农村人口收入。二是发挥自贸港政策优势,大力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海口,打造农产品加工业集群。第一,要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原辅料正面清单的政策优势,尽可能争取将海南目前的主要农产品列入原辅料清单,激励本岛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口国外农产品,吸引国内外资本到海南从事农产品加工生产,扩大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从而带动本岛特色农产品种植及加工业集群化发展,将海南打造成为国际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第二,要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负面清单的政策效力,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口国际先进生产设备,并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促进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科技含量,在农业价值链的中端大力推进农业的高科技化。第三,加强农产品加工业配套扶持政策创新。实施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争取对注册在海南自贸港并且实质性运营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企业减按低于15%(比如10%)增收企业所得税,加快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出台相关指导性意见,加强农产品加工业金融支持产品创新和信贷资金支持,尽可能满足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多元化资金需求;同等投资规模下,优先保障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用地需求;对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都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股权、应收账款、订单等抵质押融资,拓宽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渠道;探索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专利的知识产权质押和知识产权证券化途径和机制,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利用“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的战略机遇,积极引进和支持国内外在农产品加工技术方面具有学科和技术优势的高校、职业院校落户海南,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共建农产品加工领域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合力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三是把农产品质量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新冠疫情全球肆虐,更增加了人们对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意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海南应发挥已经享有世界声誉的生态优势,把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作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生命线,对标国际农产品生产安全规范体系,按国际最高标准制定海南农产品种植标准和农残标准,突出抓好农产品国际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以国际化生态约束确保海南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加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四是抢抓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以及全球消费品博览会等契机,借助新媒体、农村电商、跨境电商等手段,加大海南特色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推介力度,对农产品品牌进行整合宣传,提高海南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往农业价值链下游延伸。

  3.加强自贸港相关政策往农产品加工业倾斜

  一是规划建设农副产品加工重点园区。目前全省已经挂牌成立11个海南自由贸易港重点园区,并无一个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仅海口高新区云龙片区涉及农副产品加工),使得农副产品加工业无法享受自由贸易港早期政策红利。为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应规划建设更多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并选择有条件的农副产品加工园将其升级为省重点产业园,比如定安塔岭工业园、文昌约亭工业园等,或采取“一园多区”模式,将这些农副产品加工园纳入现有省重点产业园区管理范围,比如海口高新区管辖定安塔岭工业园,文昌国际航天城管辖约亭工业园,推动自由贸易港早期政策落地实施,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推动海南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及深加工,实现初级农产品的价值增值。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往农副产品加工厂转移,解决农村人口就业,提高农村人口收入。

  二是发挥自贸港政策优势,大力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海口,打造农产品加工业集群。第一,要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原辅料正面清单的政策优势,尽可能争取将海南目前的主要农产品列入原辅料清单,激励本岛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口国外农产品,吸引国内外资本到海南从事农产品加工生产,扩大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从而带动本岛特色农产品种植及加工业集群化发展,将海南打造成为国际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第二,要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负面清单的政策效力,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口国际先进生产设备,并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促进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科技含量,在农业价值链的中端大力推进农业的高科技化。第三,加强农产品加工业配套扶持政策创新。实施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争取对注册在海南自贸港并且实质性运营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企业减按低于15%(比如10%)增收企业所得税,加快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出台相关指导性意见,加强农产品加工业金融支持产品创新和信贷资金支持,尽可能满足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多元化资金需求;同等投资规模下,优先保障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用地需求;对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都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股权、应收账款、订单等抵质押融资,拓宽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渠道;探索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专利的知识产权质押和知识产权证券化途径和机制,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利用“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的战略机遇,积极引进和支持国内外在农产品加工技术方面具有学科和技术优势的高校、职业院校落户海南,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共建农产品加工领域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合力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

  三是把农产品质量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新冠疫情全球肆虐,更增加了人们对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意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海南应发挥已经享有世界声誉的生态优势,把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作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生命线,对标国际农产品生产安全规范体系,按国际最高标准制定海南农产品种植标准和农残标准,突出抓好农产品国际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以国际化生态约束确保海南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加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是抢抓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以及全球消费品博览会等契机,借助新媒体、农村电商、跨境电商等手段,加大海南特色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推介力度,对农产品品牌进行整合宣传,提高海南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往农业价值链下游延伸。

  作 者丨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张晖




网站声明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共海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中共海南省委自由贸易港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机构设置 | 大事记 | 联系我们

电脑版|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共海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中共海南省委自由贸易港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琼ICP备19005356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