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2022-10-26/

-- 分享 --

答:政策依据

1.《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立热带雨林等国家公园,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2.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委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3.2019年7月,国家公园管理局印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4.2020年3月,海南省委省政府印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搬迁方案》。

5.20206月,国家林草局印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试行)》。

6.2020年9月、12月,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分别颁布《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试行)》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7.2021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8.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以视频方式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国正式设立海南热带雨林等首批五个国家公园。

9.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五指山市考察调研,深入五指山片区,沿木栈道步行察看公园生态环境。他指出,海南要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对热带雨林实行严格保护,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丰硕成果。

实施步骤

1.完善顶层设计。完善管理机构设置,修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专项规划》,开展勘界立标工作。修订完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社会监督办法》《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监测制度》等法规政策。开展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2.开展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编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专项规划,制定人工林退出处置方案及分年度处置方案,对原始热带雨林、季雨林严格封禁,人工促进恢复受损天然林及受干扰次生林。加强对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水系源头及河谷的保护,修复退化自然湿地、加强湿地周边自然植被恢复。

3.加强珍稀濒危物种抢救性保护和生态廊道建设。保护珍稀动植物原生群落与生境,监测和保护海南长臂猿等珍稀、濒危、特有、极小种群动植物物种、古树名木等。重点推进霸王岭-鹦哥岭、鹦哥岭-黎母山、五指山-吊罗山等重要生态廊道建设。

4.推动国家公园绿色发展。鼓励原住居民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管理,优先聘用原住居民担任生态管护员。规范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活动。开展水电站整治。促进周边社区和国家公园融合发展。

5.加强综合监管监测与自然教育。完善国家公园管护、执法、通讯等保护管理设施。健全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智慧国家公园。积极开展自然教育培育国家公园文化。建设野外观测站点和自然教育基地,完善科普宣教和生态体验设施。

6.加强国际合作与社会参与。搭建多方参与合作平台,吸引企业、公益组织和社会各界志愿者参与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建设。及时公开国家公园建设相关信息,畅通交流渠道,接受社会监督,形成全社会参与国家公园保护的良好局面。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

7.强化保障措施。建立生态保护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完善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加大中央投资支持力度,完善社会捐赠制度。做好国家公园项目储备入库及“十四五”国家公园项目储备工作。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国家公园建设,支持科研课题研究及科技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引进紧缺专业人才,加大新型人才引进培训力度。适时修订《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试行)》。建立健全国家公园管理法规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特许经营等制度。加大培训宣传力度。邀请新闻媒体和自媒体,通过动态报道、专题报道、公益宣传等多种形式,多层次多视角展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进展和成效。

进展情况

1.理顺管理体制。建立扁平化的两级管理体制和国家公园执法派驻双重管理体制。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完成以试点区作为独立登记单元的地籍调查及数据库的建库工作,通过项目验收。

2.坚持生态优先。稳妥实施核心保护区生态搬迁工作。加强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设立国家林草局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中心。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已恢复到5群共36只。强化科研监测体系,编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监测体系建设规范》和《科研监测专项规划》,启动国家公园智慧雨林项目建设。开展国家公园范围内现有开发项目排查及清退,编制国家公园范围内人工林处置方案和国家公园小水电站清理整治“一站一策”实施方案,落实国家公园范围内需退出9座小水电站补偿资金。

3.加强科学研究和资金支持,强化了国家公园建设支撑保障。创新设立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初步建立了汇集国内外300多名生物学、生态学等多学科、多层次的优秀人才专家库。初步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体制。

4.加大科普宣教,营造了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围绕国家公园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开展专题讲座。在海南智慧雨林中心挂牌成立国家公园宣教科普中心,依托国家公园周边学校第一批成立了10个自然教育学校。开通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官网、公众号,征集设计、审定并公开发布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标识(logo)。制作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宣传视频,发布海南长臂猿研究保护、国家公园标识。

5.探索开展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工作。制定《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方案》,完成国家公园2019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并向公众发布。

6.坚持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巩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护成效。组织开展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人类活动遥感监测与实地核查、“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坚决严厉打击破坏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督促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落实。

7.创新国家公园执法派驻双重管理体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设置了执法监督处,牵头负责指导、监督、协调国家公园区域内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实行属地综合行政执法,由涉及的9个市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承担,单独设立国家公园执法大队,分别派驻到国家公园各分局,由各市县人民政府授权国家公园各分局指挥,统一负责国家公园区域内的综合行政执法。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

中共海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中共海南省委自由贸易港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机构设置

大事记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共海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中共海南省委自由贸易港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琼ICP备19005356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557号